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談談星光家族與超級巨聲的發展情況 (星光篇)

兩台的歌唱選秀節目 - 亞洲星光大道與超級巨聲暫停了一段時間,而各位比賽出身的同學亦分別有不同的發展。早前北原和辛尼都有談及對兩台比賽的代表人物 - 羅力威與林欣彤的看法,筆者亦有興趣討論一下,不過本文將會覆蓋更多來自兩台的人物。


亞洲星光大道


發展出現阻滯的冠軍王:  羅力威



羅力威毫無疑問,是星光家族當中人氣最高的一位,亦是當初最被看好能打破亞視宿命,在樂壇中穩佔一席位的星光成員。

雖然起初曾被封為「黑面王」,但憑著他的謙遜、努力和支持者的力量,使他開始獲得傳媒正面的評價,而在音樂發展方面,去年除了有派台歌,更以新人姿態打入叱吒我最喜愛五強,可說是一個奇蹟。

看似迅速得有點不可思議的發展,卻於本年出現了阻滯。原定上半年會派歌、年中出碟,卻是只聞樓梯響。雖然他的個人音樂會終於順利舉行,但不少人都很關心他籌備唱片的進展。而近日更傳出種種關於他的唱片公司的猜測,以及眾多關於他出碟無期的報導,令情況更添變數。

其實以羅力威現有的創作,已經足以湊成一張唱片,個人認為即使沒在沒有唱片公司的情況下,如果亞視可以在錄音和宣傳上多加配合,加上Alvin Fong在編曲上的協助,要製成唱片應該不是難事。當然,要執行起來,還有切實的問題要面對,當中包括資金問題。不過,如果亞視願意能為羅力威出碟,相信資金定能獲得可觀的回報。

筆者覺得羅力威仍然擁有他的優勢,首先,他具備的創作能力和在本地樂壇罕見的音樂風格使他擁有一種不可取代性,亦使他可以為自己創造源源不絕的歌。其次,他擁有眾多忠實支持者,是他背後的支柱。再者,他仍然是眾多星光成員中最得傳媒關注的一位,他平日出席活動亦得到不少傳媒報導,加上電台DJ們都對他印象良好,將來要推廣派台歌更容易。但要知道,這種傳媒關注不一定能持久,所以在他去向未明朗的時候,筆者希望亞視為這個招牌人物多做一點事,例如為他製作音樂特輯,及定期播放他的新歌,讓他維持曝光率,才不至於浪費了自己捧出來的人才。


肥媽旗下星光成員: 亢帥克、古卓文、李雯珊、羅家豪


在星光比賽之後,肥媽開了一家名為匯映的公司,並簽了以上幾位星光同學。筆者覺得"肥媽家族"的情況比較樂觀,因為始終有人撐腰在樂壇發展會容易一點。據筆者了解,當中的亢帥克與古卓文一直在積極錄製新歌,部分歌曲有吳國敬擔任作曲人,看來距離出唱片已不遙遠,而且他們亦不時出席商場活動,雖然傳媒報導仍然不多,但至少能維持人氣和繼續凝聚支持者。


亢帥克的歌唱水平其實已是歌手級,現場演繹亦很穩定,也擁有固定的支持者,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在宣傳方面,因為星光家族除羅力威之外一向都欠缺媒體關注,能否吸引電台播放和傳媒的報導是一個關鍵。而古卓文則要面對另一個挑戰,就是普遍樂迷對他的形象、風格的接受程度,不過筆者覺得最重要是忠於自己,保持自己的風格,自然能吸引懂得欣賞的人。




獨立發展: 李昊嘉



李昊嘉的發展有點與眾不同,她雖然沒有簽唱片公司,但在家人及監製張家誠的支持下,去年推出了個人唱片,成為首位在香港推出唱片的歌唱比賽參賽者。首張唱片《Give it a go》,,高水準有目共睹,筆者覺得最可惜的是像〈開一扇窗〉這麼好的歌為甚麼電台沒有播放,如果可有更多airplay,必能成為hit歌。當然,筆者知道,這就是樂壇的遊戲規則,在這種規則下,好歌和好聲音都未必能被廣傳,而被熱捧的亦不一定是高質素。所以筆者只能靠網上力量替自己欣賞的音樂做一點推廣,但對象始終都是一小撮的網民。不過,亞視用了嘉嘉的歌做劇集主題曲,總算是發揮了一點點宣傳作用。


嘉嘉不按樂壇固有規則,發展自己的音樂理想,雖然可能困難重重,但如果最後能成功,將會成為未來有志於音樂而非娛樂圈的實力新人的最佳榜樣。據了解嘉嘉忙碌學業過後,現已開始繼續錄製新歌,期望今年內可以給大家更多驚喜,筆者深表期待。



亞視寵兒: 譚杏藍(小花)、陳蕾、于天龍、蔡梓銘、李麗珊



在眾多星光家族中,有部分比較幸運的成員獲得亞視賞識,參與拍攝不同的節目,或是擔任主持,或是為亞視宣傳,使他們維持一定的曝光率。他們的共通點是具備口才和外型優勢,使他們可以擁有更多幕前機會。


筆者估計,這批獲亞視重用的成員較大機會選擇續約亞視,繼續擔任半藝員半歌手的角色。不過,筆者仍然希望他們除了在演藝界發展之外,亦不忘為自己的音樂理想努力。


 


被忽視的實力派: 彭遠揚、鄭苑瑛、李建龍、楊麗珊、鄭昆洪、盧思穎


說到這幾位實力派的二、三班成員,實在令筆者感到可惜又懊惱,因為他們當中不少都是筆者的愛將,唱功不容置疑,而且在比賽中亦有出眾的成績。 雖然在亞視的大型節目仍然會看到他們唱歌,但始終機會不多,而且縱然他們的歌唱實力絕對能獨當一面,但多數出現時都是大合唱形式。特別是兩位冠軍人馬,筆者亦不理解為何他們總是沒有機會獨唱。不要說二、三班人氣不足來做藉口,其實亞視是有責任為二、三班提昇人氣的。本來如果亞視願意搞音樂節目,即可讓他們大派用場,但至今這個訴求仍沒有兌現,Backstage音樂會亦甚少在亞視有甚麼宣傳。 他們的發展令筆者深深感受到,就算一個音樂比賽如何強調歌唱的理想,就算它真正能選出具備實力的參賽者,但當比賽過後,要進入樂壇,除非能像嘉嘉般幸運地有家人支持,其他人仍然不能脫離那些實際考慮。亞洲星光大道,目前仍然未能說服筆者可以讓真正會唱的人飛翔起來。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林欣彤新歌 「洗澡」 聽後難免失望

林欣彤在巨聲2畢業後,很快就簽了英皇成為樂壇新人,而她日前舉行新歌發佈會,讓她的新歌「洗澡」正式面世。

巨聲二比賽期間,林欣彤一直都是筆者的心水冠軍,雖然無線的吹谷令筆者後來對她的好感降低,但無可否認,她仍將會成為一位備受廣泛關注的樂壇新人,加上她簽了大公司,又有無線的支援,前景應該十分樂觀。

筆者聞說林欣彤將有新歌推出,心裡一直認為應該會是一首高水準的歌,可能因為期望大高,聽了這首「洗澡」之後,反而感到有點失望。

先聽一聽這首歌:




歌詞


已經一天手腳麻痺 以僅有呼吸隱閉在家
已經三天感覺胃痛 看一隻烏蠅戀上麵包
已經七天打斷聯絡 要找救傷車失去電話
我都開心因你頹廢 沉淪浴缸中不要向上爬


第一千天未曾洗澡 沉迷做你信徙
頑固思憶再污糟 污跡都帶愛慕
骯髒相愛記號 喊破的眼睫毛
臭到令人嘔吐 無言地控訴


懶得梳的打結頭髮 缺少你消失打理動機
懶得清的瑣碎垃圾 要跟我瑟縮於一角做知己
懶得修的指甲長到 快將要尖得抓破自己
浸於花樽死了玫瑰 無聊地呼吸你殘留毒氣


第一千天未曾洗澡 沉迷做你信徙
頑固思憶再污糟 污跡都帶愛慕
骯髒相愛記號 喊破的眼睫毛
臭到令人嘔吐 無言地控訴


毫無事情想做 毫無任何喜怒
毫無榮辱悲歡鎖我到地牢


第一千天未曾洗澡 如同是個女巫
頑固思憶再污糟 污跡都帶愛慕
骯髒相愛記號 引證戀愛旅途
愛到比愛恐怖 你會否知道


=============


不知道大家聽完之後,有甚麼觀感呢?


筆者覺得這首歌最大的敗筆,是在歌詞上,完全是為求押韻而東拼西湊。「喊破的眼睫毛 臭到令人嘔吐」、「無聊地呼吸你殘留毒氣」真的奇怪得不知如何形容。林若寧雖然曾寫出如「七百年後」等好歌,但其水準仍是頗為飄忽,而此歌曲的歌詞更是敗作。不要說要像林夕的詞要再三咀嚼去品嘗,一首歌詞基本的要求是把歌曲的訊息清楚表達,老實說筆者看了整篇詞,只感到核突又唐突,沒有重心,描述自我摧殘用詞既誇張又未能引人共鳴,甚至有些地方更說不上通順,十分失敗。


旋律方面,算是及格,但還不夠出色和搶耳,只是典型容祖兒式的旋律,沒有發揮林欣彤本身的強項如爆發力和感染力,部分高音位置聽起來更有點單薄。


林欣彤的演繹其實已是不錯,問題是出在歌曲上。雖然林欣彤本身已有一點知名度,但她終究是個新人,而新人出道,有好歌是非常重要,歌曲可說是塑造新人形象和為她定位的重要元素。「洗澡」一曲究竟想如何塑造林欣彤的形象,筆者真是摸不著頭腦。

其實筆者覺得,K歌不是問題,但要唱的是適合自己的歌。巨聲幫另一位加入樂壇的成員許廷鏗,雖然在比賽期間表現平平,但卻難得遇上好歌。上半年他出了三首歌,雖然三首都是典型K歌,但是非常切合他的風格與聲線,所以得到不少正面的迴響。當中以下一首「出走」,旋律富張力和記憶性,亦有一定的難度,作曲的黃安弘雖不是大家熟悉的作曲人,卻是CASH作曲比賽的得獎者,怪不得能創出一種新鮮的風格。




看來如今當新人最好還是當個創作新人,自己為自己寫歌,至少可以寫首適合自己的歌,主導自己的路線,而不是被動的按著唱片公司要求唱哪些歌。至於林欣彤,希望唱片公司不要浪費她,給她一首更像樣的歌吧。


======================================


更新:  「改詞組」的確有效率,今天筆者就發現了以惡搞改詞聞名的Gagmode x 龍小菌推出了這首歌的改詞版「浴室」,由龍小菌主唱,雖然是業餘製作,但歌詞已比原版出色,筆者個人也很喜歡龍小菌的聲線,之前都貼過她唱的歌,今次結尾高音尚未掌握好,但整體感覺更勝原曲。 改編歌詞表達的是思念,而不是原詞的墮落自殘,這令歌曲主旨更容易為人接受。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試用新版面

改一下版面純粹是為了給自己和讀者一些新鮮感,令自己寫blog寫得開心一點。
筆者電腦知識不多,所以我是不會寫那些甚麼CSS code的,除非有樣本參考,而且yahoo blog版面亦有不少限制,今次所謂的版面改動,其實只是更改了頭頂的banner和背景圖片而已。

藉此文分享一些構思中,將會在本blog出現的文章和系列 :
- 談談星光家族與巨聲至今的發展:  北原和辛尼都分別寫了關於羅力威與林欣彤的文章,晴海也有興趣加入討論。
- 續寫特首選舉系列之二、三 (內容已經在腦裡想好,只是未有空寫出來)
- 「我的偶像」系列: 跟大家介紹我所喜愛的每一位歌手,包括西洋及華語歌手
- 「網樂達人」系列: 這個比較有趣,因為筆者平日常在youtube找歌,所以發掘了不少網路上的音樂奇才,有機會會向大家逐一介紹。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The Music of Andrew Lloyd Webber 聽後感


筆者向來鍾情音樂劇,近日香港演藝學院上演了"The Music of Andrew Lloyd Webber",把這位音樂劇之父的多個名作輯錄成一個舞台演出,能在一晚一次過聽多首好歌,實在機會難得,不得不捧場。是次演出門票銷情不錯,早於四月中時已買不到平飛,決定買$500票入場觀賞 ($500都是坐樓上的)。下層同樣是坐無虛席,原來香港還有那麼多喜愛音樂劇的人呢!


當晚的曲目主要來自以下音樂劇,當中不少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代表作,但亦有部分是筆者第一次聽的: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 Cats


  • Evita


  • Jesus Christ Superstar


  • 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


  • Tell me on a Sunday


  • Sunset Boulevard


  • Whistle Down the Wind


  • The Woman in White


  • Aspects of Love


  • Starlight Express

整晚的演出,由四男四女輪流擔任主唱。相比起平日的音樂劇,這個演出更像一個音樂會,舞台設計和服裝都是從簡,雖然欠缺了音樂劇當中的戲劇成份和觀賞性,但其實更考驗歌者用聲線演繹感情的功夫。筆者最欣賞的是他們可以把歌詞唱得相當清晰,完全不需要字幕都可以聽到他們唱的一字一句,把歌詞的意思表露無遺。


音樂會以一曲"Love changes everything"開場,繼而是多首來自「Evita」 (貝農夫人)的歌曲: "On this night of a thousand stars", "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 當然不能少得著名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聲演貝農夫人的歌者聲線帶點滄桑,唱這首歌時令我內心湧起一股由衷的感動。繼而輪到我最愛的phantom,不過是phantom續集「Love never dies」。筆者雖然是phantom迷,可是一直都沒有看phantom續集,原因是phantom上集的故事實在太完美,筆者知道續集劇情後,雖然部分內容是我意料之內,但仍然對結局感到有點失望,所以寧願停留在phantom上集撲朔迷離的結局裡。雖然如此,「Love never dies」仍有不少好歌,曲風亦跟上集很一致,最具代表性的是"Till I hear you sing"。然後又有二人合唱出phantom經典合唱歌「All I ask of you」,兩位singer都唱得很出色,浪漫的演繹牽動感情。接著就是音樂劇「Cats」,有熱鬧的"The Rum Tum Tigger",亦有淒美的"Memory" (筆者覺得memory唱得不夠感人),完成了上半場。


下半場則以幾個筆者初次接觸的音樂劇作為開始,有「Woman in white」的"I Believe my heart",以及「Sunset Boulevard」的主題曲。其後的兩首歌來自「Whistle down the wind」,包括同名的主題曲及相信是Webber作品中流行曲味最濃、Boyzone唱過的"No matter what",由三位男聲和唱,效果不俗。上半場的三首phantom對於我來說當然不足夠,真正的戲肉於下半場才出現 - 那就是主題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以及同樣經典雋永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主題曲雖是聽過無數遍,但每次聽現場都是無比震撼,特別是女高音唱到那個超乎極限的結尾時,全場一片歡呼,是整晚的高潮。那位聲演phantom的也非常棒,聲音豐厚澎湃,表現出角色的神髓。在莊嚴的"Pie Jesu"後,再有來自音樂劇「Jesus Christ superstar」的歌,不過印象未算深刻。最後encore部分,在觀眾打拍子聲下,由全體歌手合唱出"Any dream will do"及呼應開場的"Love changes everything",為這個演出作結。


筆者進場前對這個音樂會抱有很高的期望,散場後的感覺亦很滿足,覺得完全值回票價,除了聽到多首自己喜愛的音樂劇歌曲之外,亦認識了不少新歌,而且歌者的水平亦很高,相信他們具備豐富的音樂劇演出經驗。希望"The Music of Andrew Lloyd Webber"能把這位音樂大師的音樂傳揚給更多香港人認識。


最後分享一首聽完音樂會後才認識的歌 "I Believe my heart",很有迪士尼feel的一首合唱歌,雖然以下的版本不及當晚唱的版本好聽: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于天龍: 幫亞洲星光大道四發掘人選?!

有關注歌唱比賽消息的朋友或許知道,超級巨聲3近日已展開遴選階段,在巨聲3開始招募人選時,大家在估計亞視會否同期推出亞洲星光大道4迎戰,可是一直就是沒有甚麼風聲,又惹來揣測說亞星4或許就這樣不了了之。


近日亞視推出新節目「亞洲星空下」,那其實是一個亞視推介自家節目的時段,當中夾雜了星光消息和演唱會消息,由于天龍與陳蕾主持。在第一集節目的結尾,于天龍說要為亞洲星光大道4發掘人才 (7:20),究竟亞視是否已經準備好推出亞星4呢?  各位星光的忠實觀眾又是否希望有亞洲星光大道4呢?



 


其實星光大道過後,觀乎亞視給星光家族的待遇與機會,的確可以更多、更好。不錯, 亞視是有起用部分星光同學,但注意力集中於少數具備擔任主持潛質或外型優勝的同學上,他們享有不少幕前機會,但這些介紹食物、宣傳亞視節目、客串演出的工作是否他們參加亞星時的期望?  反觀無線除了找他們拍劇和玩綜藝節目外,還會邀請他們上勁歌金曲,為他們搞music cafe、打造劇集主題曲,在捧巨聲方面的確更為「給力」。亞視未有好好運用星光同學的音樂才華,部分唱歌能力較強的同學 (特別是二、三班的),仍然苦無機會表現自己,甚為可惜。其實星光家族的發展代表著亞視的品牌,亞視如果沒有恰當地給予星光同學在音樂方面的機會,亞洲星光大道繼續搞下去能否真正吸引唱得之人去參加呢?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令人著迷的廣告歌 @ Tiffany & Co.

廣告歌的作用不能小覷。一首好的廣告歌,不但能強化廣告要表達的訊息,更能加深人對品牌的印象和好感。


近日著名品牌Tiffany & Co.推出的廣告,以「True love grows」作主題,場景是婚禮上的溫馨場面。但最為吸引筆者的,是當中浪漫清新的廣告歌,聽多幾次後,決定搜索一下,不用多費功夫就找到了:  這首歌是由美國民歌歌手Joshua Radin 重新演繹Barry White的 "My first, my last, my everything" 。這個翻唱版本在youtube上頗受歡迎,更有人說聽完廣告後決定在婚禮上採用這首歌曲。有見及此,Tiffany & Co.亦把這首歌曲放到網上供人免費下載。(網址: http://www.whatmakeslovetrue.com/romantic-inspirations/)



筆者第一次聽時覺得他的聲底有點像李治廷,很喜歡這種聲線質感,有一種不著痕跡的感染力。(參考: 李治廷 - Echoes of the rainbow)


之前沒有聽過Joshua Radin的名字,於是繼續去尋找他的音樂,發覺他有不少水準不俗的歌曲,亦有為電影和電視劇唱主題曲或插曲。當中以下的一首 "Only you" 的翻唱版本,一貫acoustic民謠風格,筆者也非常喜愛。這首歌在80年代被acapella組合 the Flying Pickets 翻唱而紅極一時,登上流行榜榜首,至今仍是很熱門的acapella選曲,筆者之前修讀acapella課程都唱過。


 


要發掘合自己口味的好歌,不要過度依賴傳媒,只要平日時常對音樂抱持好奇心,不難發現身邊好歌處處。就如筆者時刻留意環境周遭的音樂,例如電影或劇集的背景音樂、廣告歌、商店/gym房/餐廳播放著的歌,聽到好歌就會先記住歌詞再去搜索一下,就很容易發掘源源不絕的好歌了。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麥當勞2011罐型可樂杯

麥當勞早前推出了罐型可樂杯,買加大餐即可獲得。筆者已經集齊了一套,放在一起時煞是好看,既可觀賞又具實用性。現在才有空把這套杯的照片和大家分享:



麥當勞每次推出贈品,都總會掀起一股換領熱潮。雖然今次推出可樂杯並不是甚麼新概念,之前已經推出過其他形狀的可樂杯,但這次的罐型設計實在討人喜歡,連平日很少吃麥當勞的筆者,也被它吸引住了。不得不佩服麥當勞的銷售策略,令本來既不健康也不是特別惹味的麥當勞餐能如此受歡迎。


一套杯六種不同顏色,其深淺和色澤漸進程度亦有所不同,當中以綠色(最右邊)最淺色,近乎透明一樣,與其他顏色的杯拼在一起的時候略為遜色。可是,筆者卻對這隻綠色杯情有獨鍾,因為它盛滿水的時候,是最自然和好看的一個,相反黑色的杯盛滿水之後,杯裡的水看上去像墨水般 (所以黑色杯用來盛可樂才是最合適)。綠色杯就成了我的家裡的私家杯了。



在此要多謝家人與我共同「分擔」麥當勞餐,才可以成功地儲齊一套呢。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2012特首選舉系列之(一) - 唐英年

筆者近日看見新聞不時出現有關來屆特首三大熱門候選人 (范徐麗泰、唐英年、梁振英) 的報導,忽發奇想,希望寫一個2012特首選舉系列,分享一下我對三大候選人的看法。可能有人問,特首都不是我們市民票選出來,談特首選情有意義嗎?  是的,我們的確沒有權利去決定由誰去管治香港,但亦有必要去認識這些未來將會跟我們民生有密切關係的人物,好讓大家有一個心理準備,預計一下誰出任特首,對我們有何影響。

首先想跟大家談的,是現任政務司司長 - 唐英年。





優點: 擁有擔任司級官員的經驗,熟知特區政府運作
缺點: 嚴重缺乏政治智慧,未能體貼民情

唐英年是三位熱門人選當中,唯一具備擔任司級官員經驗的一位,他曾任職財政司司長,亦是現任政務司司長,熟知政府運作,而政務司司長一向都有擔任"特首副車"的角色,所以唐英年亦理所當然地,成為接任特首的人選之一。

在唐英年擔任財爺的日子,他十分幸運,剛巧正值香港經濟最蓬勃之時,而那時候他亦沒有犯下重大的缺失,所以當時筆者覺得他算是一位稱職的財爺,對他的觀感並不差。

可是,自他接任政務司司長一職開始,面對社會種種問題,不但未能圓滑處理,甚至多次發表極具爭議性的言論,醜態隨即暴現。他曾被委任負責推行政改,態度備受批評,但最令人印象難忘的,是他以下的幾番言論,反映他對本港的社會矛盾缺乏認知、漫不經心:


「車毀人亡」論 - 唐英年今年一月出席一個青年學術會議時,發表言論指時下年青人不分青紅皂白,「剛愎自用很快會引致車毀人亡」,又說「妥協是民主的產物,香港要走民主化的路,不能關起門做皇帝」,年青人應懂得包容相反意見。筆者以為醜化和標籤化時下青年人是傳媒嘩眾取寵的技倆,想不到貴為司長的也是跟那些傳媒一般見解。筆者反而覺得同一段說話,對政府亦同樣適用。唐司長一番言論,正是未能包容相反意見、剛愎自用、閉門造車的最佳例證。唐司長一方面要求市民包容政府做得不妥善的地方,另一方面卻不去包容持相反意見的年青人,一口咬定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和剛愎自用,根本無意去探討市民有何訴求,政府有何改進之處。假如人人如此器量寬宏,看見種種社會問題只採取包容、妥協的態度,一眾高官則可繼續「關起門做皇帝」,庸懶懈怠、迴避問題,我們的社會還會進步嗎?


「地產霸權」論 - 事隔數月,唐英年又再發表偉論,指香港沒有地產霸權,又叫年青人檢討一下為何自己不能當下一個李嘉誠。筆者聽畢後真是哭笑不得,原來唐司長心目中李嘉誠的地位如此崇高,要成為年青人的學習對象 - 當然,在他的眼中有錢的人就是值得尊敬,他以為年青人是妒忌李嘉誠的財富。錯了,我們對李嘉誠只有不屑,沒有妒意,我們不是渴求奢華生活,只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筆者想說,假如讓我選,我寧願當造福人類的高錕,都不願當只顧壯大自己財富的李嘉誠。


觀察唐司長的言論,不少都是針對香港的年青人而說的。正如一個只會罵子女沒用的父母,罵得多只會令子女愈反叛,更何況唐司長不是我們的父母,而是我們付稅給他管理香港的官員呢? 每一個人都曾經年少輕狂,每個人年輕時都是心中有一團火,年青人對於社會現象的不滿與執著,並不是罪過。筆者身邊的八十後同輩,都是努力工作,勤奮向上的年青人,其實八十後只是希望看得見自己今天的努力能換取未來安定的生活,可是社會種種問題令我們失望,令我們看不見將來 - 通脹問題、樓價高企、民主步伐倒退,政府缺乏遠見和深思熟慮,往往是問題出現後才猛然醒覺要去解決,偏袒財團,忽視香港科技文化藝術的發展。我們沒有權選特首,只能用僅有的公民權利去表達不滿,這也是錯嗎?


當然,筆者亦不排除政治陰謀論的存在 - 即是其實中央心目中的人選並不是唐英年 (假設是梁生或范太),因而唐司長樂於配合,故意大肆發表歪理,讓他的未能當選變得合理化,令其他人選順理成章登上特首之位,也不足為奇。


 


假如他當選特首:
唐英年多番具爭議性言論,已令他目前民望跌至不及格的水平,如果當了特首,需要花很大努力去重建民望。而觀察他過往處事作風,相信日後面對敏感的政治議題,也只管單方面討好中央或商界,對反對聲音充耳不聞,甚或打壓,屆時社會動盪,矛盾日深,其地位亦將不保。



筆者評唐英年:
一個人不管有多少才幹,倘若民心背向、未能服眾,也注定當不成一個好特首。唐司長給人的感覺正是如他自己說的「閉門造車」,沒有真正接近民眾,政治智慧比曾特首更遜色,不但未能平息社會分化,甚至將分化擴大。近日更有醜聞指他挪用公帑,利用政府新聞處職員為他籌備競選特首,道德操守亦備受質疑。筆者相信,即使他將來再努力攪網站和落局宣傳,也難免令人覺得他不過是為選舉而做騷,實在難以洗脫其負面形象。


===============================


另外,近日在明報看到一篇關於唐英年疑使用「網絡打手」為其造勢的報導,實在有趣,大家不妨一看,將來在討論區遇上內文提及的幾個網名也可以留意一下 (不過,如此被報章開名點評,相信這兩個打手又要改名或多開幾個「分身」了)。


http://news.mingpao.com/20110609/gaa2.htm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張佳添專訪 @ Brilstar

早前Brilstar電台已把所有之前錄好的集數播出,近日再次邀請新的嘉賓開展新一輪的錄音工作了。今集Brilstar的訪問嘉賓,正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音樂人,亞洲星光大道評判 - 張佳添,添sir在訪問中跟大家分享了他的音樂歷程,以及對本地樂壇的看法,內容字字中的,絕對值得大家細心傾聽。

http://www.brilstar.com/?p=17037




添 sir的佳句節錄:

"香港咁多年既樂壇,有冇畀人覺得係突破到呢個框框呢?......過去幾十年既流行文化只不過係畀歐美同日本主導,咁而日本亦都係跟歐美, 呢個本身已經係一個框框。我唔係唔想突破, 每一個香港既創作人都想突破, 但而係你響呢個環境入面係咪真係可以跳出去呢?"

"你睇韓國發生既野係一個奇蹟,我地十幾年前係冇想像過韓國音樂有一個咁既領導地位,個timing就係嗰時,我地唔知既,就係要我地有希望去突破既心態。"

"香港音樂industry而家仍然冇咩大起色, 你會見到keep住有新人出黎,新人黎得快死得快, 好難你會見到有d新人真係捧到出黎,好似以前每兩三年就有一個新人彈出黎,無耐就上到一線, 而家好少有呢個情況。"

"未來5-10年內地既流行文化可能帶領香港,以前係香港四大天王帶領內地, 未來可能香港係要融入內地"

"過去廿幾年香港流行文化在東南亞有領導地位,而家你見到韓國已經超越左,點解阿rain黎香港賺我地d錢,而香港唔可以出個"阿sun"去賺番韓國人d錢呢? ..... 但你要有咁既質素、咁既凝聚力,要吸收人既精華變左自己既勢力,但而家未得。除左時間,仲有人才。人地花左好多時間去train一個人出黎,香港可能train一個新人半年就出黎,差幾遠。論跳舞唱歌,聲色藝,冇一樣及得人。"

"香港係一個發達既城市,但好諷刺地, 香港對於知識產權既認知好貧乏, 好多香港人完全覺得音樂既價值好低。new york有個 broadway,佢地好尊重呢種文化,佢地既歌劇,係一個寶藏,亦都可以用呢樣野輸出去其他國家,音樂本身係好有價值。"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六四事件二十二周年

今天,是六四事件的22周年,有逾十五萬人出席於維園舉行的燭光晚會。雖然今年沒有司徒華的出現,但大會播出司徒華生前鼓勵大家的片段 ,相信他的精神仍然長留於每一個渴望平反六四的市民心中。

六四發生至今,中國的經濟和國際地位雖然一日千里,但民主步伐卻是原地踏步,從近來趙連海、劉曉波事件可見一班。李卓人說出了事實 - 回歸後的香港,的確難以獨善其身。雖然我們現在仍然享有民主自由,但內地的影響力已不知不覺間於香港擴散,所謂的一國兩制,仍然是以中央意願為首要考慮,政府透過分化民主派去壯大建制派勢力,推行國民教育,以至近日特首熱門人選范徐麗泰重提廿三條,都令人擔憂香港的民主版圖將進一步縮小。因此,今日大家仍有公開悼念六四死難者的機會,應好好珍惜,讓薪火相傳。

分享一首網民製作的〈天安門前〉(原曲為〈富士山下〉),以悼念死難者之餘,亦願六四終有一天得以平反。(筆者雖然在高登論壇覺得跟高登巴打們溝通有點困難,但他們音樂台的出品通常都是極富創意和質素的,這方面筆者也很欣賞)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阿福出碟了 首張專輯 《原來如此》

猶記得大半年前,曾出現過一位來自台灣的網路歌手"阿福",憑著翻唱B.O.B & Bruno Mars的"Nothing on you"及青花瓷等歌曲一砲而紅,她的youtube頻道已有逾千萬人瀏覽。筆者當時亦被她清新的聲音吸引,不過可能我對於英文咬字要求較高,所以我比較喜歡聽她唱的中文歌, 特別是中國風的歌,配合起她的唱腔,別有韻味。




 


阿福的首張唱片《原來如此》,於5月27日正式面世,並於Hong Kong Records, HMV, Sky music等有售。 作為新人,推出的不是EP而是大碟,內裡還收錄了不同曲風的歌,可說是甚有誠意。筆者亦買了她的唱片為表支持,並為她寫了一篇碟評,刊登於BrilStar網頁內,大家有興趣的歡迎參閱。


「素人阿福」出碟了



在此分享碟中兩首我最愛的歌曲:


"聲聲慢" - 阿福的唱腔演繹中國風是最棒的



 


"你好嗎 天氣好嗎" - 500 miles的中文版,古老民歌, 淡泊舒服